生态循环 农业增收促发展
2023-06-05 12:09:35 来源: 平顶山晚报
关注河南热线

平顶山晚报2023年6月5日A06版

高建豪的儿子将秸秆搬上车

李彩(左)正在仓库翻晾秸秆


【资料图】

□本报记者 牛超 文/图

草畜联动生态“加码”,种养结合增收有道。近年来,我市依托国家农业绿色发展先行区建设,探索“以种定养、种养结合”的发展模式,打造“生态循环农业”,助力乡村振兴。

A 田间地头 秸秆抢手

无边麦浪泛金黄,挥汗田间农者忙。6月1日、2日,记者分别来到湛河区曹镇乡杨西村和荆山街道高庄村,随处可见麦田地,沉甸甸的麦穗压弯了麦秆,热风浮动,飘过田野,吹送着已经熟透了的麦香。到处都是忙碌的人,大家收麦、播种,与天抢农时。

高建豪也早早来到地头忙碌——不过,他是忙着收秸秆。

高建豪家住湛河区荆山街道高庄村。他开着拖拉机拉着一辆小型秸秆打捆机,在收过麦的地里驰骋,从地这头到地那头,一会儿,一个直径约一米的秸秆捆打好,绿色打捆机的“嘴”张开,成捆的秸秆被“吐”了出来。不大一会儿,这块十几亩(1亩≈666.67平方米)的田地上就堆放了近百捆秸秆。另一边,高建豪的老伴和儿子开着农用平板车,将打好捆的秸秆装车拉走。

“今年不能给你秸秆了,这些还不够我用······”一辆白色轿车停在地头,车上的人按下车窗还没来得及张嘴说话,就被高建豪“堵”了回去。

“秸秆是牛羊的重要饲草,每到麦收时节,家里喂有牲畜的村民都会来田间地头拉几捆秸秆。”高建豪说,往年麦收时天气好,收获时间也有差异,他有时间到周边村庄收秸秆,熟悉的村民找他要走几捆也无所谓。今年遇到连阴雨,大家都集中在这几天抢收抢种,根本没时间去附近村庄收,而且秸秆淋过雨后就没法打捆了,所以这两天特别忙。

高建豪说,五六年前,为了收秸秆方便,他自己购买了一台小型秸秆打捆机,“有些村民不养牲畜,秸秆对他们来说毫无用处,对我来说却是宝。”所以,每到麦收时,他就开着秸秆打捆机免费为村民家的秸秆打捆,既方便村民进行播种,又有利于他收秸秆,两全其美。

“我们村的秸秆都是我收的。”高建豪说,自5月30日天放晴以来,他就没闲着,“从早干到晚,就这还干不完,还有好几块地没打捆呢。”

无独有偶。家住湛河区曹镇乡杨西村的李磊这两天也特别忙。每天一大早就开车赶到附近村庄收秸秆,“去晚都没有了。”

在郏县李口镇的田间地头,秸秆也成了“抢手货”。据了解,该镇成立了11个秸秆回收点,23台秸秆打捆机全天在田间穿梭作业,10多辆卡车来回运送秸秆,一年可回收秸秆6000多吨。

B 秸秆喂牛 粪便施田

李磊是杨西村的养牛大户,家里养有100多头牛。6月2日上午,记者来到他家,其母李彩正在仓库忙碌。偌大的仓库,一捆又一捆秸秆垛了数米高。“这是去年收的秸秆,快用完了,今年的还没收上来。”李彩说,他们家养牛10多年了,“秸秆是喂牛的重要饲料,每年俺家需要150吨左右的秸秆,所以每到麦收时,就要四处去收秸秆。我们没有秸秆打捆机,都是买人家打好捆的,一捆25公斤5块钱。”

仓库的门口两侧放有打草机、搅拌机、打料机等。“秸秆打捆时,有时难免会带有土,所以需要先后经过打草机、搅拌机······最后才能进入打料机。”李彩介绍道。

仓库东面是一排排牛舍,里面或蹲,或卧,或站着不少牛,规模不小,却闻不到异味。粪便去哪儿了?

“庄稼一枝花,全靠粪当家。”李彩说,她家的牛舍粪便一天一清,清出的粪便堆在一起晾晒腐熟后,又施到田里。此外,还有专门上门收牛粪的,自家用不完还可以卖掉。

“我家养着20多头牛,种了十来亩地。喂的牛主要是吃麦秸秆、玉米秆。牛粪除了自家用外,也有亲朋好友会来拉······腐熟的牛粪肥力足、成本低,不论种麦还是玉米,都是上好的肥料,这样循环起来,既减少了化肥的使用成本,又增加了收入,而且还绿色环保,实用实惠。”高建豪说。

据湛河区曹镇乡政府工作人员王毛生说,随着“化肥是宝、家肥是草”旧观念的转变,在我市农村,越来越多的农民算起了“低碳账”。牛粪成了农家种地的“抢手货”“当家宝”,“环保施肥”“绿色春耕”已成为农村新风尚。

“过去种田是化肥当家,现在可是农家肥唱主调。化肥施用起来虽然方便,但成本较高,腐熟的农家粪肥,不仅可以降低春耕成本,还利于土壤吸收,改善土壤结构,提高粮食产量。”湛河区曹镇乡杨西村村委张守营说,他们村规模养殖牛羊的有十多户,大家通过“草喂牛羊、粪施田地、地产粮食”的模式,尝到了“循环农业”的甜头。

C 生态循环 提质增效

另据市农业农村局乡村产业科相关负责人介绍,近年来,我市以“农业提质增效”为目标,创新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模式。推广应用“农牧结合、就近利用”“林牧结合、自然利用”“协议消纳、异地利用”“加工制肥、分散利用”等6种循环发展模式,利用花生壳、棉籽壳、玉米芯等农林废弃物发展食用菌基料,采菇后废弃菌渣腐熟还田,种植水果、蔬菜,形成“菌菜”“菌瓜”绿色循环生产模式,有力推进了化肥减施增效,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,实现了种养平衡绿色发展;推广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新技术,引导合作社和农户将畜禽粪便加工成有机肥使用,既净化了环境,提升了土壤肥力,又有效解决土壤板结、土壤肥力下降等问题,推动了优质、环保、高效、绿色的可持续现代农业发展,形成了“以畜带种、以种促养、草畜互动、共同发展”的草畜一体化循环发展模式,实现了农牧业资源循环利用、绿色生产与经济效益“双赢”。

截至2022年底,全市循环农业企业达到210多家;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291万亩、面积比重达到62.8%。实施水肥一体化、有机肥替代化肥、生物防治和物理防治、科学用药安全用药等技术,化肥利用率41.5%,统防统治、绿色防控覆盖率分别达47.5%、51.1%,均高于省定目标。建成了覆盖全市的病死畜禽收集处理体系,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%;统筹推进秸秆“五料化”利用,综合利用率达94.02%;建立废旧农膜回收体系,回收率达94.3%。并且首创“百亩千头生态方”种养结合循环发展模式,目前,全市已发展422个,被誉为“竖在田间地头的扶贫车间”。

策划:刘泉 统筹: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:周冬 董佳理 王会静 视觉:王玉 张梦珠

责任编辑:hN_0527
    独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