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河南热线 > 地市 > 平顶山 > 正文
【魅力鹰城·种业芯片篇】鹰城韭种冠全国
2023-08-11 09:18:49 来源: 平顶山新闻网
关注河南热线

2023年8月11日《平顶山晚报》2版

科研人员对韭菜进行杂交育种 记者 牛超 摄

科研人员在久星科技园开展授粉试验 记者 王尧 摄


(资料图)

□记者 牛超

8月9日,记者沿241省道一路向南,来到位于叶县任店镇的久星科技园。该园隶属于市园艺科学研究所,致力于韭菜育种、繁育、推广、研发,创造出韭菜育种研究面积、繁育面积、品种数量等8个全国第一。

马金海是久星科技园首席育种专家,市园艺科学研究所负责人,今年70岁。当天上午,记者见到他时,他正同科研人员在韭菜地里查看韭菜的长势、开花情况。

科学育种“急先锋”

马金海身材瘦削、面庞黝黑,穿着一双千层底布鞋,看起来精神矍铄。他是鲁山县张良镇西营村人。上世纪70年代,高中毕业的他回村当了蔬菜种植技术员。张良镇是远近闻名的蔬菜生产区,彼时村民种植的依然是白菜、萝卜等传统蔬菜。为了让地里长出更值钱的蔬菜,马金海白天跟着种菜“老把式”学习蔬菜管理技术,晚上啃书本。

当时,韭菜在我市还属于时令蔬菜,一到冬天就难觅其踪。马金海经过比较,认为汉中的冬韭不错,便跑到陕西买来种子,指导村民精心播种、认真管理。谁知到了冬天,饱含众人期待的这茬儿韭菜还是“瞎”了。

马金海向省农科院、河南农大的老师请教,才知道自己买到了假种子。这件事深深刺激了他,让他产生了自己培育韭菜种子的想法。

育种是个辛苦活,需要到处搜集种质资源。有一次,在山上搜集种质资源时,他差点摔下山。试验、观察、记录、对比、筛选、淘汰······育成一个新品种,通常需要几年甚至十几年。夏天,马金海和同事顶着烈日为韭菜进行人工杂交授粉;寒冬,他和同事裹着棉大衣,顶风踏雪,到韭菜地里观测、记录。晚上,别人都进入了梦乡,他还在整理、分析数据······

工夫不负有心人。1978年,马金海成功培育出第一个韭菜品种73—26,也就是现在的久星1号。该品种抗寒、抗病、优质、高产、高效,1995年在全国种子会议上荣获金杯奖。

从此,马金海走上了一条艰辛而漫长的“久星育种之路”。

克难攻坚“领跑者”

踏入占地230亩(1亩≈666.67平方米)的久星科技园,仿佛走进了一个韭菜王国。大门口那座占地4800平方米的连栋智能温室大棚,是中国第一座韭菜培育研究和展示于一体的大棚。棚内,一畦一畦韭菜前竖着牌子,标着这畦韭菜的品种、特性及适种地区。

“这里共有28个韭菜品种。”马金海说,“像一些太空韭菜品种,它的产量是一个天文数字,一茬每亩能突破1万斤(1斤=500克),种子供不应求。”

在“比较圃”旁边,无土栽培的韭菜让人眼前一亮。螺旋状、宝塔状、建筑状······一簇簇韭菜种植在形态迥异的模具里,俨然一件件精美的工艺品。“区别于普通韭菜的种植方式,我们引进了无土栽培技术,包括水培、沙培、基质培、多层叠碗栽培、立式槽体栽培等,进一步提高韭菜的科技种植水准。”科技园科研部长杨校飞说。

大棚外,一块块田地里也都种植着韭菜,有各种技术育种试验田、肥料施用试验田、疫病防治试验田及品种比较圃······因为品种、习性不同,有的韭菜地绿意盎然,长势旺盛;有的迎来盛花期,成片的韭菜花如雪铺四野。

田间地头也是一派忙碌景象,工人们趁着天晴,忙着在韭菜地里薅草;科技人员则蹲在韭花丛中进行人工授粉或在韭菜地里观察记录。

有志者,事竟成。马金海潜心钻研韭菜育种50年,带领团队利用太空、物理、化学、分子育种、杂交等高新技术与传统技术相结合的育种方法,连续攻克了“高产、抗病虫害、优质”三道技术难关,先后培育出特抗寒、浅休眠、深休眠等系列28个品种,推广到全国31个省(区、市)。他们培育的久星18号韭菜大如葱,见过的人纷纷称奇。久星科技园也获批国家韭菜育种繁育基地、河南省韭菜标准化制种示范区、市韭菜育种产业创新基地。

韭种成就“第一城”

久星科技园不但培育优质种子,还带动叶县任店镇、九龙街道及周边的韭菜产业。目前,叶县韭菜种植面积已达万亩。叶县任店镇36个村庄均规模化种植韭菜。2019年,任店镇月庄村还被国家农业农村部批准为“韭菜示范村”。他们实行统一计划、供种、种植、管理、收购,亩均年收益8000元左右。

此外,马金海还与中国农大等多所高校合作,进行韭菜健康食品加工等全产业链研究应用。目前,韭菜挂面已经投放市场,韭菜精油、韭菜色素、韭菜汁、韭菜酒等也已研发成功,初见成效。

市园艺科学研究所还与国家生物育种产业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协议,建立中国韭菜文化馆,以弘扬、普及、推广中国韭菜历史和文化。同平顶山农科院通力合作,进一步提高韭菜育种水平,巩固我市在全国韭菜育种方面的领先地位。去年,中国韭菜文化馆被河南省科协、省文明办评为2021年度优秀科普教育基地。

“既要不断推出韭菜新品种、栽培新技术,适应更多的地区种植,又要形成一二三产业融合的韭菜产业链,践行研发和产业一体化,助力乡村振兴。”马金海说。

小韭菜,大产业。如今,全国市场上,每10棵韭菜就有6棵是来自平顶山的优质良种,其中2棵以上来自“久星”培育品种。小小的韭菜不仅成为我市的育种品牌,更形成了韭菜育种“世界看中国、中国看平顶山”的格局。

策划:刘泉 统筹:陶向军 王冬梅 执行:周冬 董佳理 张满 朱碧琼 视觉:王玉

责任编辑:hN_1127
    独家